
我國集成電路設計人才缺口到底有多大?
聽起來,像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好像經常在這里那里見到,總有個或大或小的數字跟著,也不知道從哪來的,統計口徑到底是什么。
一時上頭,強迫癥犯了,掘地三尺,搜遍全網。
大家引用來引用去的,找不到幾個有明確出處的數據源,大多有點年頭了。

有些獨立數據,如果背后沒有一份調查報告來佐證,實在很難讓人信服。
而且,很少有數據會進一步細化到集成電路設計這個領域。
既然已經好奇了,我們決定試圖根據現有公開數據,把這個賬認真算上一算。
整體來說,我們會通過兩種方法來計算我國集成電路設計人才缺口:
現在時算法
結合過去的數據,推算目前的市場供給與需求
未來時算法
通過目標倒推,得出我們將需要多少集成電路設計人才
為什么要用兩種算法
現在時算法,主要反映的是現狀和近期趨勢,也就是“坑”現在有多大;
而未來時算法則是我們的長期戰略方向,告訴你為了達成目標,我們需要挖多大一個“坑”。
我國集成電路行業目前正處于結構性調整時期,產業生態鏈各環節,無論高校人才培養,與企業的產教融合,還是政府政策的引導,都在不斷變化中。
只用現在時算法,無異于刻舟求劍。

而根據目標倒推的未來時算法,能讓我們更具象地意識到中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少。我們還需要做出多少積極的改變,才能把抽象的目標轉化為可量化、可干預的系統工程,對整個人才培養體系提前布局。
兩相結合,才是正解。
計算方法
關于計算方法,標題已經說了,我們用的是小學生算法,相當簡單粗暴。
既沒有建構模型,還包含大量假設條件。很多時候是根據一個相對確定的已知數據加以推算。
各位姑且一看。
第一種
現在時算法
我們先來看看人才需求端
數據一:
根據雨前顧問&安謀科技發布的《2023年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產業人才供需報告》:2020—2022 年,集成電路企業發布招聘的人才需求數由16.83萬人增長至24.36萬人。2021年增速為32.33%。2022年增速為9.38%,人才需求增速大幅放緩。
2022年,設計/制造/封測/設備環節企業發布招聘的人才需求數分別為 12.35萬、6.09萬、3.94 萬和 1.98 萬人,其中,設計環節人才需求占比50.7%。
數據二:
2024年底,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在ICCAD年會上發布的1999年-2024年設計業銷售規模數據,我國芯片設計全行業銷售額逐年增長率——
2021年增長率:20.1%
2022年增長率:16.5%
2023年增長率:8%
2024年增長率:11.9%
數據三:
2024年底,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在ICCAD年會上發布數據:2024年與2023年芯片設計行業從業者人數持平。
推算:
考慮到數據一顯示:2022年人才需求增速已經大幅放緩。
結合數據二:2023年行業增長率也大幅下降,人才需求增速必然相應下降。
而數據三顯示:2024年與2023年從業人數不變。人才需求增速假設為0。
2025年數據還沒出,我們感覺整體國內行業環境有向好的跡象,但還不夠多。
因此,我們拍腦袋假設:2022-2025年,人才需求數一直保持不變,維持2022年的水平,即24.36萬人。
假設設計環節人才需求占比也與數據一的2022年保持一致,則2025年設計業人員需求規模為12.35萬人。
再來看看人才供給端
數據一: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示范性微電子學院產學融合發展聯盟等單位編制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發展報告(2020-2021》。(已經更新到2023-2024版了,24年的數據還在調研中。但是21年后的報告完全沒有對外公開)
該報告調研對象:
1、覆蓋了集成電路全產業鏈企業以及事業單位
2、包括了國家示范微電子學院以及開設集成電路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及職業院校
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相關畢業生規模在21萬左右,其中有13.77%的集成電路相關專業畢業生選擇進入本行業從業。
數據二:
根據雨前顧問&安謀科技發布的《2023年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產業人才供需報告》:2022 年集成電路人才市場中投遞簡歷人數,設計環節占比53.38%。
集成電路相關專業
所謂集成電路相關專業,有兩種概念:
一種是僅指集成電路專業以及電子科學與技術、微電子、電子信息這些強相關專業;
另一種,范圍覆蓋了弱相關專業,也是能進入半導體產業鏈就業的,包括:材料、機械、工程、通信、計算機、控制學科、化工、自動化、物理、化學、應用數學、工程力學、生儀、光電、人工智能等。
根據搜索大致得知:我國目前開設集成電路強相關專業或學院的高校大約為120-130家。假設按80人1個專業,一個學校3個強相關專業統計,一年大約共計3萬畢業生。
因此,我們合理推斷,報告里這個21萬應該是廣泛包括了集成電路強弱相關專業在內。
推算:
近幾年國家對集成電路行業人才培養相關支持政策不斷,集成電路行業薪資水平整體提升。一方面新增畢業生人數增多,但高校建設需要周期,所以不會一下增長太快;另一方面選擇本行業就業的學生也必然增長。
假設集成電路相關畢業生規模年增長率為10%,以2020年21萬為基準,2025年畢業生規模達到33.8萬人。
而其中選擇進入本行業從業的,假設從13.77%增長到25%,也就是8.45萬人。
其中選擇設計業投遞簡歷的人數占比,假設與數據二顯示的2022年占比53.38%保持一致,也就是4.51萬人。
除了高校畢業生,再加上一些社會或政府組織的專項人才培訓,從其他行業轉行人才,各種回流人才等,我們四舍五入大約5萬人作為集成電路設計人才供給池。
總結一下:
2025年集成電路設計人才需求端:12.35萬人
2025年集成電路設計人才供給端:5萬人
2025年集成電路設計人才缺口7.35萬人。

不能忽視的一點是,應屆生能不能順利入職企業,真正成為企業的人才供給。
這里,還需要打個問號。
第二種
未來時算法
如果說現在時,我們算的是存量。
未來時,我們看的是增量。
全球產業格局已經變了,這是事實。
國產替代已經不再是一個選擇了,這就是那種難而正確的事。
咱的視頻號都嘮好幾期了。

數據一: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24 年我國集成電路芯片進口金額達到 3856 億美元,是目前我國出口額最高的單一產品。
數據二:
據2024年底,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在ICCAD年會上發布數據,2024年,我國芯片設計業的人均產值為231萬元人民幣。
推算:
根據2024 年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全年平均匯率 1 美元兌 7.1217 元人民幣計算,總產值共計人民幣 27485.14 億元。
假設按2024年行業人均產值水平=231萬元,需要芯片設計業的從業人員總規模為119萬人。
我國出口的主要是中低端芯片,而高端芯片依賴進口,特別在中高端芯片領域:比如計算芯片、AI芯片、DDR5、LPDDR5等存儲芯片。
我國在中高端芯片的自主率亟待提高,芯片廠商在中高端芯片領域有巨大的創新和替代空間。

如果咱們的目標是通過創新,靠自己國產替代一半的集成電路進口芯片,一共需要59.5萬從業人員。
結合行業經驗數據,典型fabless類芯片設計公司研發人員占比最高,通常為70%以上。
考慮到中高端芯片為技術驅動型,一開始研發占比可能更高達到80%甚至90%,再逐漸走向成熟。
哪怕加上EDA、IP、IDM與系統自研廠商,適當拉低一點。
我們就以70%占比計算,也需要41.65萬芯片設計研發人員。這可是中高端芯片。
兩種算法,假設疊假設。
只能說,提供了更聚焦于集成電路設計人才的一個大畫面和思路,數字本身的參考價值有限。
兩相對比,可以感覺到巨大的割裂感。
我們的未來在那里,費老大力氣往前追還嫌不夠,差得遠;
我們的現在卻在這里,甚至不努力拽拽還能往后退一點也不好說。

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差距也是巨大的,不管是現在時還是未來時,都能看出來,這已經不是上頭,而是令人頭大了。
從產業鏈來看,相比材料/設備/制造/封測,集成電路設計環節對工作經驗的要求最高。而且,更缺的是作為國產替代主力軍的中高端芯片設計人才。
與之相比,區域性人才錯配都算不上是什么問題了。
但是退一萬步講,咱也不能只吃第七張餅吧。
飯要一口口吃,問題要一個個解決。
人才也需要一點點培養。
不管是資深的還是高端的人才,也得從0培養起。
從高校開始,提高培養數量,尤其是質量,應該是大家都想得到的第一步。
集成電路設計教學實訓平臺——就是我們速石啃的第一張餅。
有這方面需要的高校,歡迎找我們聊聊。
當然,后續我們還會有更多詳細展開,建議保持關注。
END
我們有個新一代融合智算研發平臺
不止有半導體芯片設計,還有工業制造仿真
甚至還融入了AI技術
自下而上全棧適配國產化生態系統已經是next level了
同時,打造高校新質生產力教學科研創新平臺
以產業經驗賦能高校教學與科研場景
培養實戰型人才
掃碼免費試用或預約專家1對1溝通~

更多電子書
歡迎掃碼關注小F(ID:imfastone)獲取

你也許想了解具體的落地場景:
用AlphaFold2,啪,一鍵預測100+蛋白質結構
【案例】遠離“紙上談兵”,深職大打造國內首個EDA遠程實訓平臺
只做Best in Class的必揚醫藥說:選擇速石,是一條捷徑
超大內存機器,讓你的HFSS電磁仿真解放天性
從“地獄級開局”到全球首款液氧甲烷火箭,我們如何助力藍箭沖破云霄
普冉半導體逐步布局自主可控,漸次提升研發效率
了解我們的產品:
內測邀請】集成電路設計的AI“外掛”?速石IT-CAD在線智能助手
今日上新——FCP專有D區震撼上市,高性價比的稀缺大機型誰不愛?
從“單打獨斗”到“同舟共集”,集群如何成為項目研發、IT和老板的最佳拍檔?
國產調度器之光——Fsched到底有多能打?
八大類主流工業仿真平臺【心累指數】終極評測
近期動態:
速石科技正式發布新質生產力教學科研創新平臺,聚焦跨學科專業教學實訓與科研
速石科技攜手珠海先進集成電路研究院,正式入駐橫琴ICC
速石科技完成龍芯、海光、超云兼容互認證,拓寬信創生態版圖
速石科技入駐粵港澳大灣區算力調度平臺,參與建設數算用一體化發展新范式
速石科技成NEXT PARK產業合伙人,共同打造全球領先的新興產業集群
